
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注: 他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顧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氣度,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氣吞寰宇、矢志一統天下而又處處以民生為本、虛懷若谷的帝王。]玩了一回“杯酒釋兵權”的把戲,便解除了將他黃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等人的兵權。緊接著,趙匡胤起用張瓊擔任殿前都虞侯這一重要軍職,但僅過了兩年,這位救過趙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侯便遭人誣告,最后被迫在獄中自殺身亡。之后,這一要職由既沒有戰功也沒救過皇帝性命的楊信頂替。
楊信上任不久,就突發啞病,口不能言。好在楊信有個貼身家童能夠準確“破譯”楊信的啞語,每當楊信入朝上奏,或傳令軍中,只需楊信手掌比劃幾下,家童就能把楊信的意思準確表達出來,絲毫不影響楊信運轉自如地掌控軍隊。www.cosmolore.com于是趙匡胤更加信任楊信,不僅保留了楊信的官職,而且于翌年授予楊信節度使一職,后又將殿前司的高級職位也交給了他。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啞了11年的楊信竟然在臨死的前一天奇跡般地“康復”了,向前來探望他的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弟弟)聲情并茂地表達了他深切感念兩朝的知遇之恩。
至此,時人才知道,原來楊信在裝啞,為了避免其前任的覆轍而裝啞。事實上,楊信“裝”成功了,而且“裝”來了榮華富貴,“裝”來了大權在握,并得以善終。
如果說宋朝的楊信裝啞裝得“精彩”,那么清代的王文韶裝聾也裝得“奇妙”。王文韶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在地方做過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在朝廷做過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官運亨通,顯赫一時。據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王文韶一進入清廷權力中樞軍機處后,就“耳聾愈甚”,一日,二大臣爭執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問王文韶意見如何,他莞爾而笑,不做答復。西太后再三追問,他仍笑而不答。西太后說:“你怕得罪人?真是個琉璃蛋!”他仍笑如前。
很顯然,王文韶裝聾意在躲事避風頭,首鼠兩端,誰也不得罪,以此來避免被同僚傾軋。但與楊信裝啞不同的是,王文韶的裝聾被人識破了,并因其圓滑模棱至極,被譏為“琉璃球”、“琉璃蛋”。但識破歸識破,譏諷歸譏諷,王文韶做官卻做得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只升不降。
可見,在專制政體下,官員要保命保官保富貴,就得裝,像楊信那樣裝啞,像王文韶那樣裝聾。由此,封建官場才形成蔚為壯觀的“裝”文化、“裝”技巧、“裝”藝術,譬如被視為官場“寶典”的“多磕頭,少說話”即是一個生動的明證。
摘自《羊城晚報》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