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辈桓耶,網絡上“最!币呀浻脿了,不能當真!裎覀人對書名并不同意,“什么玩意兒”在北京話里是罵人的,我們要學會對歷史抱有溫情和敬意。
“最牛老師”不想太“!
自己對“史上最牛歷史老師”這個稱呼有什么看法呢?
袁騰飛(以下簡稱袁):“最!辈桓耶,網絡上“最!币呀浻脿了,不能當真。我不是學者,也不是歷史學家,只是普通的中學老師。我在大學學的是怎么教歷史,不是研究歷史。中學歷史教學,中國通史、世界通史都有涉及,什么都講,“樣樣都通,樣樣稀松”。
怎樣看待你的“一夜走紅”?
袁:我不贊成“一夜走紅”的說法,“走紅”的前提是有事先多年的積累,沒有積累,想“走紅”是很難的。有了一定積累,遇到合適的機會,說紅也就紅了。網絡上流傳的我講歷史的視頻是我在一所文化補習學校上課的視頻,不是在中學課堂上。因為在課堂上聽課的人數有限,學生中有人就把視頻放到了網上,沒想到受到大家的喜歡。
網上說你是“百家講壇”的救星,你怎樣看?
袁:這個更不敢當了。易中天、王立群等前輩學者講得都很精彩。我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是“百家講壇”的受益者,在中學課堂上,“兩宋風云”也就講十來分鐘,在“百家講壇”上,需要講1000多分鐘,逼著我讀了大量的書籍,這是我一個學習的過程。那么中學生如何處理應試和興趣的關系?袁:中學歷史教育,無論如何應試是第一位的,對老師、學生來說,提高成績都是第一位的。當然,有興趣會學得更好。中學不是培養他們成為歷史學家,而是在提高他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