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老莊論道》
作者:羅安憲 出版社:沈陽出版社
本書簡介:老子[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思想、莊子哲學對中國文化[注: 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中國文化不但對韓國、日本,]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書圍繞老莊思想的幾個核心觀念,講述了老子哲學中的道、自然、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以及莊子哲學中所倡導的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本書深入淺出地闡……[連載內容]
《老子》第二十二章講: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
表面上看來是曲的,但實際上通過這種曲,可以達到直,可以達到“全”。所以: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者,豈虛言哉?
看來“曲則全”這一講法,也不是老子的發明。在老子之前,這已經是在社會上流傳的一種觀念,我們現在也有成語叫“委曲求全”、“以屈求伸”。
通過曲,通過曲途,可以保全自己。在動物界,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有一種毛毛蟲就是通過屈,才可以伸,才可以行走。還有壁虎,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是通過斷尾而去,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在老子看來,無為也可以說就是一種“不爭”!胺蛭ú粻,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很多東西,并不是你爭就可以爭得來的。以一種不爭的態度去對待,反而可以達到無所不為。
老子還講: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注: 甘露,中國人,演員兼攝影。-ganlu],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要下雨,這完全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命令它,要它什么時候下雨,下多少。但是一年四季,在一個地區,它的降雨量基本上都[注: 元上都,或稱上都,即開平,位于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1256年),命劉秉忠建王府于此。]是大體相當的。老子通過對自然事物、自然現象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