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注: 徐州市-徐州位于江蘇省西北部,是蘇北最大城市和由蘇、魯、豫、皖邊區組成的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古稱彭城,為華夏九州之一!皷|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并沿隴海線西犯,鄭州[注: 鄭州市-鄭州,河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中國重要鐵路、公路、航空樞紐之一,中國中部經濟區中心城市。]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注: 蔣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于中國河南[注: 河南,簡稱“豫”,省會是鄭州。位于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當花園口決堤后,國民政府發放50000元用于直接受害區的“急賑”;一周以后,政府又發放200萬元用于黃泛區持續性賑災。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