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6月20日,新疆楊增新通電歸順南京政府。當月初,張作霖[注: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遼寧海城人,自小出身貧苦農家。張作霖后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是“北洋政府”最后一個掌權者,號稱“東北王”。]奉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垮臺,國民革命軍[注: 1903年5月,《革命軍》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印行!陡锩姟返淖髡哙u容,當時署名為“革命軍馬前卒”。章太炎的名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同時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稱《章鄒合刊》。]進占北京。20日,原服從北京政府的新疆都督布政使[注: 布政史,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后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楊增新,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并宣布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即任命楊為新疆省政府主席。

楊增新(1864年-1928年)字鼎臣,漢族,云南蒙自人。在民國初曾統治新疆達十七年之久。

在內政上,楊增新實行“無為而治”的原則。首先在政制財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統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調整建治,使各地更易于為迪化所控制,此外整頓吏治,打擊中飽,使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并實行裁軍。但在其他社會經濟[注: 簡介我們把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及其轉化機制確定為社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含著前后相關的兩個問題,一是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范疇是怎么來的;二是這樣思考的依據是什么。]文化上的建設方面則較無建樹,使新疆雖然能保持安定,受到許多當地人民的愛戴,但同也缺乏新的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楊采用了懷柔牽制的政策以防止了動亂。一方面以對各族上層王公的籠絡支持,并使其中各集團互相牽制,少數民族[注: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國家中人數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新中國成立后,通過識別并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之間、回漢之間也盡量使之互相牽制。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為原則,但希望維持當地伊斯蘭教[注: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并列為世界三大宗教,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現狀,用宗教來協助社會秩序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