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在監獄的右側,是一間茅草屋,門口寫著:上饒集中營刑訊室。
1941年3月,國民黨政府在江西上饒建立集中營。“第三戰區長官司[注: 長官司,地方政權機構名,元朝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又稱“蠻夷長官司”。-zhangguansi]令部集訓總隊”和“特別訓練班”兩個單位合并為“中央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由第三戰區情報室專員、軍統特務張超負責,這一機構便是上饒集中營的對外名稱。
上饒集中營由七峰巖、周田村、茅家嶺、李村和石塘等5處集中營組成,因都在上饒城附近,所以統稱為“上饒集中營”。上饒集中營共囚禁1000余人,其中主要是新四軍將士和東南各省被捕的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國民黨黨政人員中的所謂思想犯,較著名的有葉挺、馮雪峰、林植夫、黃誠[注: 黃誠畢業于清華大學。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皖南事變”中不幸被俘,1942年4月,黃誠等在被押解去福建途中,被特務毒殺,時年僅28歲。]、李子芳等。被捕人集中營者,一般先押于七峰巖,然后周[注: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先稱監國,后稱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后周,后周傳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領兵北伐時,發動了“陳橋兵變”,滅亡后周。]田村,最后進入茅家嶺。
七峰巖是政治犯軟化所,關進這座集中營的犯人一律帶腳鐐,不許相互談話,不準看書報,通過個別談話和強令犯人閱讀反動小冊子等辦法進行政治軟化
[1] [2] [3] 下一頁